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用户将MPV或是SUV作为了自己购车的目标。以往偏重商务用途的MPV已经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而用户所关注的丰富且适合家用配置与更为时尚的外观也逐渐成为了家用MPV的标签。在MPV走红的过程中,创造了很多个销量神话,而在这次浪潮中,增长最迅速的便是宝骏730所代表的细分市场。
点击任意图片,进入图集浏览
所以,在成功者的光环下,家用MPV的市场自然会吸引更多企业的关注,且新增的车型大多会努力超越前者,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配置,某种意义上也促进了汽车市场的进化。近日,潍柴英致汽车的英致737,一经亮相便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可以说,新锐的英致737在设计、整车结构、科技配置等方面,切实拉高了细分市场的标准,凭实力成为了宝骏730强劲的竞争对手,撼动了细分市场霸主地位。
为了让网友对两款车型的价值高低建立清晰的认识,我们在本文中将以同一维度盘点英致737和宝骏730的产品特征,看看谁才是细分市场中的全能神。
命名背后的企业实力
潍柴英致汽车对于很多家用车的关注者来说并不熟悉。其实,潍柴英致汽车所属的潍柴集团名列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六位,作为工业领域的巨无霸,多年以来潍柴集团一直在动力总成、重卡、客车以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打拼,目前还涉足了游艇制造行业。生产潍柴英致737的潍柴(重庆)汽车有限公司,是隶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凭借强劲的集团实力与汽车行业的深厚积淀,这家企业自诞生之日起造车的实力就不容小视。
说到英致737,我们会从这款车的命名讲起。英致737的“737”含义不是波音客机,第一个“7”代表七座;而“3”代表了“4+2+1”三代人的家庭结构;最后一个“7”则表示这款车具有700公斤的承载能力。
在英致737的研发起点,潍柴英致汽车便对整个汽车产业与用户群的变革有了清晰的认识,“4+2+1”所诠释的家庭结构是指一对独生子女,四个老人,与一个孩子。这是中国典型的独生子女家庭。而700公斤的承载能力更是可以满足都市与区域市场的基础商务用途。不过,从根本上达到中国家庭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是英致737名字后背的研发目标。
轿车化外观设计PK偏重商务的整体比例
英致737参考了本田FREED的先进设计,车身合理的结构比例让这款车的外形简洁流畅,空间利用率极高。在前脸的造型上,设计师为英致737引入了大量的镀铬装饰件,整体造型舒展兼备时尚元素的风格,未来会成为潍柴英致家族的共有设计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英致737的进气格栅沿着镀铬饰条向两侧延伸,并与不规则的大灯共同构成了整个车头的重点区域,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让人眼前一亮。在英致737的高配车型上配有光感大灯功能,这样的配置要领先于标杆车型宝骏730。
同时,英致737也非常重视细节的装饰,例如前雾灯周围的亚光镀铬装饰,整体性同样出色,且拉高了整车的视觉质感。与此前的家用MPV车型相比,在车头的设计上英致737更关注时尚元素与整体风格的统一。
英致737的侧面视觉比例匀称,合理的车身结构和较长的轴距,缩短了这款车的前后悬长度,四轮四角的布局充分利用了空间且由刻意降低转弯半径、提升操控水准,还兼顾了两厢轿车的视觉美感。相比之下,后文所提及的宝骏730其车身比例更接近于商务MPV风格,尤其是较长的后悬与英致737紧凑的风格差别较大,重心也要比英致737高一些。
为了让整车的设计风格更加时尚,设计师在英致737侧面增加了腰线装饰,笔直的腰线从前翼子板后方开始上扬,有效的缩小了英致737车身的视觉厚度,营造出了前低后高的轿车化车身效果。同样,不规则侧窗轮廓辅以镀铬装饰也很能引来路人倾慕的目光。
英致737很善于通过圆润的线条来实现不同区域间的衔接,从车头到车尾,舒展且圆润的风格始终得到了贯彻。相比之下,宝骏730的车尾过渡的有些生硬,位置也略微上翘。一方面是因为宝骏730的后悬较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宝骏730的后窗所占车位的比例略小。
在外观设计上,英致737与标杆车型宝骏730相比,其优势体现在设计风格的统一以及轿车化理念对整体比例的优化上。上述的亮点,会让英致737赢得更多都市家庭的关注,高颜值的新车获得市场成功的案例并不少见。
灵活多变的大空间PK简约实用主义
对比两款MPV车型的车身尺寸,我们会发现身为后来者的英致737的长、宽、高分别为4510毫米、1760毫米和1715毫米。其轴距为2785毫米,可谓同级别中的翘楚,领先宝骏730。而在车长、车宽上老标杆宝骏730则扳回一城。
客观的说,英致737较长的轴距会为乘用空间提供更大的可利用平台,而宝骏730的车长优势则是为后备箱带来更多的储物空间。就像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样,英致737更多的是为“4+2+1”家庭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空间,并同时保证700KG的承载能力。而诞生较早的宝骏730虽然经历多次改款,但它对商务用途的关注似乎更多一些,这直接反应在了空间的分配比例上。